书架
五代兴唐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三六、官学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1/3)页
    传播文明的最有效方式就是面向大众的学校。

  所以李岌一直在筹划是开办一所面向平民的官办书院。

  在华夏,书院在唐代就已经出现,只不过唐代的书院是由官府设立,用于收藏、校勘和整理图书的机构。直到宋代,开始有意打压士族豪门,到范仲淹执掌南都府学,面向平民阶层的书院才作为教育机构真正开始兴盛起来。横渠先生的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”很好地道出了宋代大儒们的抱负和情怀。

  在前世,李岌一直坚持认为庆历新政最大的功绩是在全国推广官办的学堂,普及教育。

  晋阳的书院并不叫书院,而是晋阳宫下所属的机构,名作弘文馆。太原府通判卢弼卢子谐就兼着晋阳宫弘文馆馆令。

  唐代晋阳皇宫的规制仿照长安大明宫,宫城以东是太子府,而宫城西面则设弘文馆。

  李克用被封晋王后,就占据了晋阳宫东面的原太子府,当作了自己的晋王府。而把为自家子弟进行教育的宗族学堂开在了晋阳宫西面的弘文馆内。大概是因为弘文馆内有十余万册藏书,还有原来一些前唐时期留下的学士、教授和校书郎、令史、典书等官员,学问丰富,正好用来方便教学。

  李岌童年和少年时期就在这弘文馆里的宗族学堂里进学的。

  李氏宗族学堂设在弘文馆内东侧一处两进的院子,原是唐代宗室讲学之所。而弘文馆长史、教授及官员、书匠则于学堂北侧的两处院子里办公。

  弘文馆学士卢弼卢子谐,出身河东名门,前唐天复年间进士。昭宗年间为太原河西令,为晋王李克用器之,留为晋阳判官,与河东监军张承业一起留守晋阳。

  身兼弘文馆令的卢弼算是李岌的半个授业之师,老先生替李岌出使洛阳,被李嗣源无故胖揍了一顿,连气带急,回到晋阳一病不起,直到入冬时才算是彻底痊愈。

  李岌从古交城回到晋阳,直接就去了弘文馆去找卢弼。

  卢弼在太原府衙内有公事房,但日常却在弘文馆内办公,毕竟他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